鱼氨氮中毒有哪些症状?如何预防鱼氨氮中毒?

2022-09-28 16:52发布

  一、鱼氨氮中毒的症状

  

  中毒症状:

  

  1、中毒鱼鱼体暗、鳃乌、口腔发紫,粘液增长。浮头不显,呼吸急促,乱游乱窜。时而浮起,时而下沉,时而跳跃挣扎。游动迟缓,麻痹乏力。后活气丧失,慢慢沉入水底而死亡。中毒鱼轻者多见先死底层的鱼类,尤其是鲤鱼。如池鱼混养鳙、鲢、鲤、养鱼时,先大批中毒死亡的是鲤鱼和鲢鱼。

  

  2、增氧无效氨氮中毒,开启增氧机,池鱼则四散逃避,不敢接进。倾注增氧剂,浮游鱼群仍然毫无反映,症状如故。

  

  二、预防鱼氨氮中毒的措施

  

  1、合理投料

  

  夏季水温高,投料猛,为了避免投料不合理带来的氮污染,平时在管理上要做到:水浓时减料、水体浮游生物丰富时减料、蜕壳期减料、气候不好时减料、水质不好时减料、水温太高或太低时减料、使用消毒药和杀虫剂当天减料、疾病期减料,投料前对虾肠胃饱满不随意加料。

  

  2、合理底改

  

  养殖水体和池塘底部是一个时时刻刻在进行着物质交流互动的系统,偏肥的底泥会不断的向养殖水体释放有机氮、无机氮,养殖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改底,准确为底泥降低水溶性有机氮、有机碳等水溶性有机质,减缓底泥向养殖水体释放无机氮,是养殖管理很重要的一环,所以底改切不可蒙自己。到底底改措施是否有效果不一定依靠仪器判断,可以直截了当通过感官观察来判断底改是否有效果。

  

  3、及时清理死藻,减少死藻沉会池塘底部增加底部的负担

  

  在气温出现极端高温水面出现死藻堆积时,尽可能及时把死藻排出池塘,减少死藻沉会池塘底部增加底部的负担。同时减少对虾摄食死藻的几率。避免死藻的腐烂物大量增加,导致养殖水体发黑、出现异味,寄生虫、原生物如裸甲藻、甲藻、纤毛虫等大量增殖。

  

  排出死藻的方法可以通过排污、换水、人工捞的方法尽可能减少死藻在水体的逗留时间,也可以通过一些自己创造的设备随时把浮在水体表面的死藻排出池塘外。

  

  4、维护水体微藻的活力,通过微藻摄取无机氮的效率

  

  维护微藻护理不一定是施肥,可以通过泼洒小分子有机酸等措施达到维护微藻护理的目的。

  

  5、维护水体pH稳定,保持pH不偏高,降低无机氮的毒性

  

  氨氮的毒性和pH相关,保持水体pH不要偏高可以通过加大水体小分子有机酸的供给来实现,不适合使用强碱。


image.png  


  6、尽可能减少水体悬浮物

  

  如果水体出现悬浮物偏多、泡沫很脏、水体溶解氧偏低的现象,可以每亩泼洒稳水精灵500克,次日这种现象会改善。见视频3:

  

  7、合理使用增氧机

  

  水体氮循环中的硝化反应速度和水体溶解氧密切相关,保持水体充足的溶解氧有利于氨氮的转化。夏季水温高,水体的溶解氧饱和度偏低、池塘耗氧量偏高,所以增氧系统功率要和养殖预期产量和池塘底泥状况相对应,避免功率不够或其他原因导致养殖水体溶解氧偏低。

  

  8、有条件的养殖场尽可能采取措施降低水温,降低氨氮的毒性

  

  水温越高,氨氮对鱼虾蟹的毒性会越大。有条件则尽可能通过大量换水,降低池塘水温。一般海水的水温都会比养殖水体低,多保持在26℃左右的水温,充分换水可以降低池塘的水温。有条件可以为池塘拉遮阳网,减少池塘水体的日晒强度。

  

  9、其他

  

  对进入池塘的氮化合物偏高的外水源和雨水要及时、准确处理。雨后日出池塘水变浓甚至氨氮、亚硝酸盐升高这种现象一定要注意的。